草根之明

管理及技术博客

0%

缠论形态学之笔

缠论中的笔是由分型发展而来的,是构成线段的最基本的构件。走势终完美是缠论的核心内容,其他概念、理论等都是围挠走势终完美而产生的,而走势最小的基础计量单位就是笔。

缠论基础 —- 笔

笔的定义是:两个相邻的顶分型和底分型顶底之间的连线,即为笔。

由定义可知,笔的组成部分为顶分型、K线、底分型,K线起连接作用。将相邻的顶和底连接起来,底分型与顶分型中间的K线数量可以是一条,也可以是多条,其中只有一条K线为笔的最简单形态。而复杂形态,则是顶底之间有多条K线,顶底间的K线越是复杂,则笔的形态也越为复杂。

如图所示,1为顶分型,2为底分型,AB是将顶分型的顶和底分型的底连接起来而形成的一条连线,即缠论中的笔

image-20220417103254244

如图所示,3为底分型,4为顶分型,CD是将顶分型的顶和底分型的底连接起来而形成的一条连线,即缠论中的笔。

image-20220417103402118

缠论中对笔的要求有4项:

(1)笔必须是由相邻的底分型和顶分型组成。

(2)笔必须是由顶分型的顶和底分型的底连接而成,而并非顶顶连接或者底底连接。

如图所示,1、2都为顶分型,两者间的连线AB无法构成一笔;3和4都为底分型,两者间的连线CD并不是缠论中所说的笔。

image-20220417103627169

图:不能构成笔的两种情况

(3)笔是由顶分型、底分型以及K线3个部分组成的,缺一不可。“顶、底间必须存在一根K线”,即顶分型和底分型间至少存在1根独立的K线,才会出现笔。因为顶分型和底分型是由经过包含关系处理的3根K线组成的,由此可推断,最简单的笔形态应至少包括7条K线(顶分型3条,底分型3条,独立K线1条)。事实上,K线可以有无数根,是不设上限的,这也是笔结构简单,但形态却复杂的原因。

如图所示,1为顶分型,2为底分型,但两者间缺少独立的K线,无法满足笔的形成条件;3为底分型,4为顶分型,但两者间缺少独立的K线,无法满足笔的形成条件,故而无法形成笔。

image-20220417103913536

如图所示,虚线部分为笔,但前一笔中底、顶两者间的K线数量较少,而后一笔中顶、底两者间的K线数量则较多,但都不妨碍形成缠论中的笔。

image-20220417104033465

(4)笔是将顶分型的顶和底分型的底连接起来而形成的,如果出现相同高度的顶或者底,则遵循先后原则,取先出现的那个

如图所示,1为顶分型,但第2条K线和第3条K线的高点处于相同高度。在选择时,应选择第2条K线的高点,如图所示,AB为笔;3为底分型,但第2条K线和第3条K线的低点处于相同高度,在选择时,应选择第2条K线的低点,如图所示,CD为按照先后原则处理后所形成的笔。

image-20220417104246089

图:先后原则

上升笔

缠论中根据笔的方向,可将笔分为上升笔和下降笔。上升笔是指笔从底分型开始,但到了顶分型就结束。上升笔是由底分型、K线和顶分型3部分组成的。

image-20220417105041482

如图所示,1为底分型,2为顶分型,AB是连接底分型的底和顶分型的顶的连线,即缠论中的笔,为上升笔。当笔的形态符合“底分型+K线+顶分型”时,则为上升笔。这里的K线既可以是一根,也可以是多根。上升笔通常出现在股价持续下跌的尾声,股价企稳时。

image-20220417111133667

操作提示1:从图所示的日K线图来分析,该股在价格持续下跌过程中出现了底分型形态,表明股价继续下跌的空间有限,股价跌至低点的可能性很高,如果我们在此时建仓,则能用较少的资金获得较多的筹码。而且底分型出现后,多根K线相继出现,且多数为阳线,这期间出现过涨停现象,足以证明了股价低点的有效性,股价确实已触底回升。

操作提示2:股价涨至高位后回落,形成小阴线,此时我们可以轻易发现该股出现了顶分型形态,表明股价上涨动力不足,继续回落的可能性较大。因此,我们确认底分型、多根上涨K线、顶分型三者组成了上升笔。

操作总结:上升笔多出现在股价结束下跌走势转为上涨走势的过程中,意味着股价由低到高,多方力量逐渐占据优势,因此,上升笔的起点为理想的建仓点;随着股价反弹至高位,空方力量逐渐占据优势,此时出现顶分型形态,意味着股价见顶,是理想的减仓点。如果能顺应趋势、低吸高抛,就能获得可观的收益。

下降笔

……

缠论中笔的划分

笔的划分原则

  1. 包含关系的处理

在进行分型前,首先要处理K线间存在的包含关系,唯有在经过包含关系处理的3条K线中,我们才能准确进行分型。在处理笔时同样如此。我们知道根据笔的方向可以将其分为上升笔和下降笔,所以在划分时,也要考虑到这两种方向不同的笔所对应的包含关系处理方法

在上升K线组中,对于所存在的包含关系应进行向上处理,直至顶分型出现

image-20220418134845278

底分型和顶分型之间存在具有包含关系的上升K线组,应先处理包含关系,按照包含关系的处理原则,先处理前面的K线。由于是上升K线组,因此应向上处理,即先处理K1和K2间的包含关系,处理后形成新K线A,A与K3比较,仍存在包含关系,需要进一步处理,形成新K线B。经过处理后,只余下“底分型+K线B+顶分型”,如图所示。

image-20220418135043932

在下降K线组中,对于所存在的包含关系应进行向下处理,直至底分型出现,如图5-13所示。

在图5-13中,顶分型和底分型间存在具有包含关系的下降K线组,应先处理包含关系,由于是下降K线组,因此应取向下处理,即先处理K1和K2间的包含关系,形成新K线A。经过处理后,只余下“顶分型+K线A+底分型”,如图5-14所示

image-20220418135248656

image-20220418135356199

  1. 笔不成立

在划分笔时,要注意是否存在笔成立条件不充分的情况,如顶分型和底分型间没有独立的K线,或者顶和底互相包含了。

严格的划分笔的标准如下。1.在经过包含关系处理后,顶和底间至少存在一根独立的K线,既不属于顶分型,也不属于底分型,是独立于两种分型之外的。2.顶分型应高于底分型K线(处理包含关系后底所在的K线)的最高点,也就是顶分型要比底分型高,否则笔不成立;底分型的底应低于顶分型K线(处理包含关系后顶所在的K线)的最低点,也就是底分型要比顶分型低,否则笔不成立

image-20220418143025639

顶分型和底分型间虽然存在独立的K线,但由于顶分型的顶在底分型下,或底分型的底在顶分型上,因此,形成笔的条件不充分,无法形成笔

image-20220418143055998

在任何走势中,在对符合条件的顶分型、底分型、过渡K线进行包含关系处理时,都可以将其当作是一根K线来处理。

笔的划分步骤

明白了笔的划分原则,我们就可以来划分笔,从而更好地将其用于分析。缠论中,笔的划分分为3个步骤。

①确定所有符合标准的分型

对选择的K线图中的K线进行包含关系处理,然后进行分型,找出图中所存在的顶分型和底分型。

②确定分型的性质

如果前后两分型是同一性质的,对于顶分型,如果前面的顶分型的高点低于后面的,则在处理时只保留后面的,可忽略掉前面的;对于底分型,如果前面的底分型的低点高于后面的,则在处理时只保留后面的,可忽略掉前面的。对于不满足上述两种状态的,如相等的,则需比较实体边沿。

image-20220418143425012

在划分向上一笔时,首先应处理K线间的包含关系,在图5-17中,K线间不存在未处理的包含关系。先找出底分型A,然后向上找顶分型,我们可以看到在图中存在两个顶分型B与C,由于顶分型B的高点低于顶分型C的高点,因此在处理时,我们应保留顶分型C,而忽略顶分型B,只保留最高的顶。然后便可画出上升笔DE。

事实上,这种被忽略的顶分型通常为中继顶分型,对股价走势影响不大,分析价值也不高,因此在划分向上一笔时,如果后面有更高的顶,则可将其忽略。

在划分向下一笔时,首先应处理K线间的包含关系,在图5-18中存在未处理的包含关系,在下降K线组中应向下处理,形成新K线M。然后先找出顶分型,再向下找底分型,我们可以看到在图中存在两个底分型A与B,由于底分型A的低点要高于底分型B的低点,因此在处理时,我们应保留底分型B,而忽略底分型A,只保留最低的底。然后便可画出下降笔CD。

image-20220418143824714

同图5-17中的顶分型B类似,这种被忽略的底分型通常为中继底分型,对预测股价走势作用不大,不具有很高的分析价值。因此,在划分向下一笔时,如果后面有更低的顶,常对其进行忽略处理。

③分析余下的分型

经过前面两个步骤的处理后,我们还要继续分析余下的分型,如果相邻的分型分别为顶分型和底分型,将顶分型的最高点和底分型的最低点连接起来,就构成了一笔。

如果余下的分型为同一性质的分型,如都是顶分型或者都是底分型,则无法构成笔。

在图5-19中,经过前两个步骤的处理后,余下的分型为同性质的分型,则无法构成笔。

image-20220418144159891

不过在实战中,如果前顶不低于后顶,则在连续多次出现顶后,必然会出现底,将首个顶和底连接起来,就构成新的一笔,中间出现的顶都可以忽略;如果前底不高于后底,则在连续多次出现底后,必然会出现顶,将首个底和顶连接起来,构成新的一笔,中间出现的底都可以忽略。如果出现相同高度的顶或者底,则笔的起点和终点取K线实体较长的或者较短的K线,

如果K线实体长度相同,则取首次出现的K线。

笔的延伸、结束及确认

①笔的延伸和结束

在顶和底间如果存在过渡K线,将顶和底连接起来,就可以构成笔。笔形成后可以继续延伸,也可结束,通常当新笔形成后,则意味着原先的一笔结束;未出现新笔,而是出现同性质的分型,如向上的一笔中出现多个顶分型,且股价创新高,则原先的一笔就会延伸,在向下一笔中同样如此。

在图5-20中,顶分型A和底分型B间构成向下一笔AB,但该笔走势尚未结束,股价继续创新低,形成新的底分型C,构成新的向下一笔AC,则笔AC为原笔AB的延伸。在向上一笔中同样如此。

image-20220418144613470

当出现新的一笔时,原先的一笔即结束,如图5-21所示。

image-20220418144703466

在图5-21中,底分型A、顶分型B和过渡K线构成向上的一笔AB,但该笔走势尚未结束,价格不断创新高,出现新的顶分型C,构成向上一笔AC,笔AC为原笔AB的延伸。股价在C点创新高后,随即呈下跌走势,出现底分型D。顶分型C、过渡K线、底分型D满足笔形成的条件,形成新的向下一笔CD,表明原向上一笔AC结束。

在图5-22中,顶分型A、底分型B和过渡K线构成向下的一笔AB,但该笔走势尚未结束,价格不断创新低,出现新的底分型C,构成向下一笔AC,笔AC为原笔AB的延伸。股价在C点创新低后,随即呈上涨走势,出现顶分型D。底分型C、过渡K线、顶分型D满足笔形成的条件,形成新的向上一笔CD,表明原向下一笔AC结束。

image-20220418144908003

②如何确认当下的一笔

当我们掌握了缠论中笔的概念、起点和终点、延伸、结束,就能将其用于实际分析中,任何K线图中的走势都能被我们简单划分为笔与笔间的连接,帮助我们了解个股的价格走势。不过在实战中,分析过去的笔或者结束的笔意义不大,对实战意义重大的为当下的一笔,也就是我们要通过当下的一笔分析个股的价格走势。

当下的一笔指刚刚形成的且会持续形成的一笔,而在此前,原来的一笔已经结束,而当下的一笔仍会继续形成。

1
2
3
缠中说禅笔定理:任何的当下,在任何时间周期的K线图中,走势必然落在一确定的具有明确方向的笔当中(向上笔或向下笔),而在笔当中的位置,必然只有两种情况:一、在分型构造中;二、分型构造确认后延伸为笔的过程中。
根据这个定理,对于任何的当下走势,在任何一个时间周期里,我们都可以用两个变量构成的数组精确地定义当下的走势。第一个变量,只有两个取值,不妨用1代表向上的笔,-1代表向下的笔;第二个变量也只有两个取值,0代表分型构造中,1代表分型确认后延伸为笔的过程中。
——缠中说禅“教你炒股票”91课

新笔和旧笔

新笔的定义

新笔是相对于旧笔而提出的,是对旧笔的补充和完善。新笔的形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。

(1)顶分型与底分型经过包含关系处理后,不允许共用K线,也就是不能有任何一根K线既属于顶分型又属于底分型,这一条件和原来是一样的,绝对不能忽略,只有这样,才能保证足够的能量力度。

(2)在满足1的前提下,顶分型的最高K线和底分型的最低K线之间(不包括这两根K线),不考虑包含关系,至少存在3条(包括3条)以上K线。比原来的分型间必须存在独立K线的条件,稍微放松了一点。

从形成新笔的两个条件来看,该条件明显比形成旧笔的条件宽松了很多,我们通过下图来具体分析新笔和旧笔的区别。

在图5-23中,虽然顶分型的最高K线和底分型的最低K线之间存在3条K线,但经过K线间的包含关系处理后,顶、底分型共用1条K线,不符合新笔形成的第1个条件,因而无法构成笔。

image-20220418150203441

在图5-24中,顶、底间存在具有包含关系的K线组,如果按照旧笔的定义进行包含关系处理,则顶、底分型间不存在过渡K线,即不能构成笔。而根据新笔的定义,则可构成笔。这是因为如果不进行包含关系处理的话,则顶分型的最高K线和底分型的最低K线间存在3条K线,满足形成新笔的条件。

image-20220418150401989

因此,判断新笔是否出现时,首先处理具有包含关系的顶、底分型,从两端点的高低点开始,从左到右处理具有包含关系的顶、底分型。处理后,进一步判断顶、底分型间是否存在过渡K线,如果存在,则能构成笔;如果不存在,则无法构成笔。也就是说,顶分型的最高K线和底分型的最低K线间至少要存在3条K线。

在图5-25中,左侧图中顶分型和底分型共用K线,无法构成笔;在右侧图中,顶分型的最高K线和底分型的最低K线间只有2条K线,无法满足形成新笔的第2个条件,所以无法构成笔。

image-20220418151105045

图:无法构成新笔的两种情况

新笔、旧笔的区别

从新笔和旧笔的定义可以看出,两者之间既有相同点,又有不同点,具体如下。

(1)相同点:新笔和旧笔都要对顶分型和底分型进行包含关系处理,则至少存在一根共用K线。

(2)差异点:新笔在对顶分型和底分型进行包含关系处理后,顶分型的最高K线和底分型的最低K线之间可不用考虑包含关系;而旧笔在对顶、底分型进行包含关系处理后,仍需考虑包含关系。在实际分析中,我们既可以采用旧笔,也可以采用新笔,主要看哪种方式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走势。

在图5-26中,按照旧笔的定义,进行包含关系处理后,顶、底分型间至少存在一条过渡K线,只有当顶、底分型间存在没有包含关系的过渡K线时,才能构成笔。其中,“底分型+过渡K线+顶分型”为上升笔;“顶分型+过渡K线+底分型”为下降笔。

image-20220418151535162

在图5-27中,顶底间存在具有包含关系的K线组,如果按照旧笔的定义进行包含关系处理,则顶底间不存在过渡K线,即不能构成笔。而根据新笔的定义,则可构成笔。这是因为如果不进行包含关系处理的话,则顶分型的最高K线和底分型的最低K线间存在3根K线,满足形成新笔的条件。

image-20220418151642067

在图5-28中,顶分型和底分型中的K线都存在包含关系,则需进行包含关系处理,不管是新笔还是旧笔,都要处理顶、底分型中的K线的包含关系。

image-20220418151801709

图5-28 顶分型和底分型中K线存在包含关系

由上文可知,新笔和旧笔的区别很明显,在实战中,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更能反映走势的笔。无论是新笔还是旧笔,只要能帮助我们分析股价走势的,就是有用的工具。

缠论中笔的用途

笔和分型都是学习缠论的基础,也是运用缠论分析股市的基础。虽然只是基础,但是笔的作用不可小觑,线段是在笔的基础上划分而来的,而线段是组成走势中枢的要素,因此,只有掌握了笔的定义、形成条件和意义,才能更好地掌握缠论。

我们从分型与笔、走势终完美和笔、买卖点和笔3个角度来探讨笔的用途。

分型与笔

相邻的3根K线中,如果中间K线的最高点为3条K线的最高,最低点也为3条K线的最高,我们就称之为顶分型;如果中间K线的最低点为3条K线的最低,最高点也为3条K线中最低,则称之为底分型。

而笔则指相邻两个顶分型和底分型间的连线,也就是说分型是形成笔的必要条件,没有分型,则无法构成笔。

(1)必须是相邻的底分型和顶分型。

(2)笔必须是由顶分型的顶和底分型的底连接而成的,而并非顶顶连接或者底底连接而成。

无论是新笔还是旧笔,我们都可以根据其形态,分为上升笔和下降笔。

(1)上升笔:价格触底回升。股价跌至低位后,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买点。随后股价反弹,我们可将其是否出现顶分型作为判断依据,出现顶分型时则将手中股票卖出,实现高位获利。

(2)下降笔:价格见顶回落。股价涨至高位后,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卖点。随后股价回落,我们可根据底分型来判断股价回落的终点,在底分型出现时,低价建仓,以较少的资金获得较多的筹码。

我们可以根据分型和笔来确认买卖点,实现低吸高抛,以获得理想的收益。

……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54
55
56
57
58
59
60
61
62
63
64
65
66
67
68
69
70
71
72
# 通过分型画出笔
def _update_bi(self):
# 循环读取分型进行分析
fx_list = []
for i in range(0, len(self.fxs) - 1):
if len(fx_list) == 0:
fx_a = self.fxs[0]
else:
fx_a = fx_list[-1]
fx_b = self.fxs[i+1]
# 判断两个分型是否成笔
is_true, res_fx, bi = self._estimate_bi(fx_a, fx_b)
if is_true == False:
if len(fx_list) > 0:
fx_list.pop()
fx_list.append(res_fx)
else:
fx_list.extend(res_fx)
self.bi_list.append(bi)


# 判断两个分型是否成笔
def _estimate_bi(self, fx_a, fx_b):
"""
两个不同分型判断是否成笔 else 相同分型判断保留哪个分型
:param fx_a: 前一个分型
:param fx_b: 后一个分型
:return: 是否成笔, 未成笔保留的分型,笔
"""
if fx_a.mark != fx_b.mark:
# 底分型向顶分型画笔,向上笔 esle 顶分型向底分型画笔,向下笔
if fx_a.mark == Mark.D:
direction = Direction.Up
else:
direction = Direction.Down

# 两个分型中的无包含关系K线 两个分型线及包含k线
bars_k = [x for x in self.bars_ubi if fx_a.elements[0].trade_date <= x.trade_date <= fx_b.elements[2].trade_date]

# 判断fx_a和fx_b价格区间是否存在包含关系
ab_include = (fx_a.high > fx_b.high and fx_a.low < fx_b.low) \
or (fx_a.high < fx_b.high and fx_a.low > fx_b.low)

# 两个分型中的无包含关系K线大于等于7根k线,并fx_a和fx_b价格区间不存在包含关系
if len(bars_k) >= self.min_bi_len and not ab_include:
# 查询两个分型之间的所有分型
fxs_ = [x for x in self.fxs if fx_a.elements[0].trade_date <= x.trade_date <= fx_b.elements[2].trade_date]
bi = BI(ts_code=fx_a.ts_code, fx_a=fx_a, fx_b=fx_b, fxs=fxs_, direction=direction, bars=bars_k)
return True, [fx_a, fx_b], bi
else:
return False, fx_a, None
else:
if fx_a.mark == Mark.D:
if fx_a.low > fx_b.low:
return False, fx_b, None
if fx_a.low < fx_b.low:
return False, fx_a, None
if fx_a.low == fx_b.low:
if (fx_a.high - fx_a.low) >= (fx_b.high - fx_b.low):
return False, fx_a, None
else:
return False, fx_b, None
if fx_a.mark == Mark.G:
if fx_a.high > fx_b.high:
return False, fx_a, None
if fx_a.high < fx_b.high:
return False, fx_b, None
if fx_a.high == fx_b.high:
if (fx_a.high - fx_a.low) >= (fx_b.high - fx_b.low):
return False, fx_a, None
else:
return False, fx_b, None